禹州板框壓濾機在鉛精礦脫水中的應用與技術實踐
一、鉛精礦脫水工藝的挑戰與需求
鉛精礦是通過破碎、磨礦、浮選等工序得到的含鉛量較高的礦漿,其含水量通常介于25%~40%之間。鉛精礦顆粒細度較高(部分顆粒粒徑小于20μm),且常伴生硫化物(如方鉛礦、閃鋅礦)和氧化礦物(如白鉛礦),這些特性導致其脫水難度較大。若未充分脫水,不僅會增加運輸成本,還可能因殘留水分導致濾餅結塊,影響后續冶煉過程的穩定性 。
傳統脫水方法(如重力沉降、離心脫水)在處理鉛精礦時存在濾餅含水率高(>18%)、能耗大等問題。此外,浮選藥劑殘留會降低濾布透水性,部分鉛鋅礦中的硫化礦物氧化后產生的酸性環境還會加速設備腐蝕。因此,板框壓濾機憑借其高壓脫水能力(0.6~1.6 MPa)和適應性強的特點,成為鉛精礦脫水的核心設備之一。
二、板框壓濾機的工作原理與專項優化
板框壓濾機的核心由交替排列的濾板、濾框及濾布組成,其工作流程可分為四個階段:
進料過濾:鉛精礦漿通過高壓泵注入濾室,固體顆粒在濾布表面堆積形成濾餅;
壓榨脫水:液壓系統對濾板施加壓力,擠壓濾餅孔隙中的水分;
氣體反吹:壓縮空氣反向吹掃濾餅,進一步降低含水率;
卸料清洗:濾板拉開后自動卸料,部分設備配備濾布自清潔功能。
針對鉛精礦特性,設備需進行以下優化:
濾布選型:鉛精礦含硫量高(部分礦床硫含量>15%),需采用耐腐蝕的聚丙烯/滌綸復合濾布,目數控制在60~80目以平衡截留效果與透水率。河南久鼎壓濾機有限公司通過實驗驗證,該配置可使濾餅含水率穩定在12%~14%之間 。
密封系統:采用雙道橡膠密封圈設計,耐受壓力波動范圍達±0.2 MPa,防止酸性介質滲漏;
預處理適配:添加0.03%~0.08%陽離子絮凝劑(如CPAM),可改善微細顆粒的絮凝效果,過濾速率提升約25% 。
三、實際應用中的關鍵技術問題
藥劑殘留與濾布堵塞
鉛精礦浮選殘留的黃藥、黑藥等捕收劑易在濾布表面形成膠狀膜。研究表明,采用pH調節(控制在8.5~9.0)結合周期性酸洗(檸檬酸濃度3%~5%),可使濾布透水率恢復至初始狀態的85%以上 。
重金屬濾液處理
濾液中鉛離子濃度可達80~150 mg/L,傳統中和沉淀法需消耗大量石灰(噸礦消耗量約5 kg)。河南久鼎壓濾機有限公司提出的“壓濾+電化學吸附”組合工藝,采用鈦基電極進行離子吸附,使鉛離子濃度降至0.2 mg/L以下,實現濾液回用率超90% 。
能耗控制
對比試驗顯示,進料壓力從0.8 MPa提升至1.2 MPa時,脫水時間縮短15%,但噸礦電耗增加20%。優化方案建議采用分段加壓:初始階段0.6 MPa保證濾餅均勻成型,后期1.0 MPa強化脫水,綜合節能約12% 。
四、典型案例與運行參數
某日處理量1500噸的鉛鋅選礦廠采用10臺1200×1200 mm板框壓濾機,主要運行參數如下:
指標 | 參數范圍 |
濾餅厚度 | 30~35 mm |
工作壓力 | 0.8~1.2 MPa |
循環周期 | 40~50分鐘 |
噸礦電耗 | 3.5~4.2 kW·h |
濾液濁度 | ≤60 NTU |
通過河南久鼎壓濾機有限公司提供的智能控制系統升級方案,該廠實現三項改進:
濾板表面激光雕刻導流槽,排水均勻性提升30%;
氣動蝶閥替代手動閥門,卸料時間縮短至7分鐘;
集成壓力傳感器與流量計,自動預警濾布堵塞風險,更換周期從96小時延長至160小時 。
五、技術發展趨勢
智能化控制
基于機器視覺的濾液狀態實時分析系統已進入應用階段。通過攝像頭捕捉濾液濁度變化,結合神經網絡模型預測濾餅成型狀態,可將人工干預頻率降低70% 。
材料革新
碳纖維增強聚丙烯濾板的研發取得進展,相比傳統鑄鐵濾板減重45%,耐壓性能提升至2.2 MPa,適用于高硫鉛精礦的腐蝕環境 。
節能技術
余壓能量回收裝置可將卸料階段的殘余液壓能轉化為電能,測試數據顯示可降低整體能耗6%~8%。此外,熱泵干燥技術的集成應用可將濾餅含水率進一步降至8%~10% 。